2023年塘桥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在2024年1月2日塘桥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肖军
各位代表:
我受镇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塘桥镇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在区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有效监督下,区(镇)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围绕“233”年度目标任务,全力保障收支平衡,严格防范债务风险,不断强化监督管理,较好完成了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区(镇)财政收入执行情况
按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结算办法测算,2023年区(镇)预计实现镇级可用财力142637万元。分项情况是:
1.一般公共预算财力69884万元;
2.政府性基金财力65295万元;
3.其他收入7458万元。
(二)区(镇)财政支出执行情况
2023年区(镇)镇级财政总支出预计142637万元,比上年增加34125万元,增长31.45%。分项情况是: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490万元。
2.公共安全支出5532万元。
3.教育支出31468万元。
4.科学技术支出1761万元。
5.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038万元。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247万元。
7.卫生健康支出10059万元。
8.节能环保支出124万元。
9.城乡社区支出48193万元。
10.农林水支出9611万元。
11.交通运输支出442万元。
12.金融支出205万元。
13.住房保障支出6348万元。
14.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854万元。
15.债务付息支出265万元。
(三)2023年实施财政预算的主要工作
1.聚焦财政核心职能,确保全年平稳运行。一是一着不让强化收入组织。2023年预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5亿元。财政部门扎实推进积极财政政策落实,强化收入分析预测,持续加强与税务、招商、建设、资规、动迁等条线间的协作配合,形成“财税牵头、信息共享、部门协作、税款安全”的协税护税网络,提升收入管理的前瞻性与主动性。二是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积极落实减税降费、退税缓税政策,加强库款监测,强化资金保障,会同税务部门发挥退税协同机制作用,切实保障各项退税工作高效开展,为区(镇)企业稳经营、谋发展注入“强心剂”。三是不断优化资金支出结构。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思想,年初按不低于10%压减公用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严控预算追加,加强上级资金与本级预算安排的有效衔接,切实强化区(镇)“三保”保障能力,提升全盘把控水平,实现收支动态平衡。
2.兜实兜牢民生底线,彰显民生财政底色。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区(镇)“三保”支出50741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61%。全力守护群众健康,足额安排、及时拨付核酸检测、疫苗接种、防疫物资、隔离点费用等,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创建基层高血压筛查工作室、新增基层卫生服务站医疗设备,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足额安排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地方城乡居民补贴、被征地农民第四年龄段人员慰问费和尊老金等,坚持节用裕民,稳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标准。认真落实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办学条件的提档升级。积极推进学校工程建设,依托村级经济联合体,布局新建黄泗浦幼儿园、韩山幼儿园;2023年区(镇)各园校电教设备等硬件投入约1386万元,在教育装备水平持续投入下,所有中小学创建成省级中小学智慧校园合格校。
3.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优化提升治理能力。一是扎实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区(镇)28家预算单位通过预算编制模块全面完成2023年部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模块自2023年1月1日成功上线运行;启用“张家港市财政非税一体化系统”,财政电子票据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二是优化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对区(镇)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授权支付改革,不断完善集中支付运行体系;根据市委编办《bet36体育在线_bet36体育投注@:同意调整塘桥镇下属事业单位机构设置的批复》的通知要求,做好预算单位重新整合工作;出台了《高新区(塘桥镇)财务审批及报支办法(试行)》,规范和统一了区(镇)行政事业单位和国资公司的财务审批制度和报支流程。三是理顺拆迁安置结算体制。3月份成立动迁财务结算专班,负责对各村(社区)拆迁经费进行复核和支付。截止11月底,已完成对所有拆迁往来经费的复核工作,累计复核并支付各类拆迁资金约6.39亿元,共计办理6640套安置房或汽车库发票,区(镇)全年预计共拨付房票款2.82亿元,累计办理安置房不动产权证4801本。
各位代表,2023年区(镇)财政运行安全平稳,管理效能持续提升,服务保障精准到位。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财政工作面临较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在经济运行大盘基本平稳,经济回升向好的大背景下,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增收的不确定性较多,收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点领域和刚性支出力度不减,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项目支出有所固化,零基预算理念践行不足;预算绩效管理还需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财政管理长效机制有待持续健全,管理制度改革仍需探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仔细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4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持续推动区(镇)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区(镇)财政收入预算计划
根据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区(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2024年区(镇)财政收入预算(镇级可用财力)预计144851万元,比上年预算执行数142637万元增加2214万元,增长1.55%。分项收入情况是:
1.一般公共预算财力66000万元。
2.政府性基金财力71351万元。
3.其他收入7500万元。
(二)区(镇)财政支出预算计划
2024年区(镇)财政总支出预计144851万元,分项支出情况是: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590万元。
2.公共安全支出7246万元。
3.教育支出30510万元。
4.科学技术支出1800万元。
5.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016万元。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613万元。
7.卫生健康支出9014万元。
8.城乡社区支出47713万元。
9.农林水支出5294万元。
10.交通运输支出804万元。
11.住房保障支出6944万元。
12.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2240万元。
13.债务付息支出767万元。
14.预备费1300万元。
(三)完成2024年度财政预算的主要措施
为全面完成2024年财政预算任务,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聚焦量质并举,提升财政保障能力。一是建立健全“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的收入组织工作机制,加强财税等部门数据共享、工作联动,运用大数据深化税费协同共治。二是密切关注重点行业、重点税源和重大项目税收变化,全力支持重点产业招商、重大项目招引,更大力度培植壮大税源经济,夯实财税增收基础。三是精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与金融、就业、产业、投资等政策协调配合,贯彻落实新版税费优惠政策指引等,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税降费政策,让市场主体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2.加强统筹平衡,坚守底线防范风险。一要树立“大财政、大预算、大资产”理念,通过预算全口径管理、专项资金全方位整合,全面统筹预算资金、债券资金和各类政府资产资源,增强财政保障和收支平衡能力。二要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障上级确定的重大政策、重要改革和重点项目实施,足额安排“三保”支出,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严控非刚性、非急需支出和行政运行成本,把牢预算管理、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关口,节俭办一切事业,把全市过“紧日子”要求落到实处。三要合理制定各类扶持及补贴标准,与当前经济和财力水平相匹配,确保当期能承受、长期可持续。加强财政预算与政府投资计划相衔接,实质性开展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论证,从严实施财政投资评审,源头控制政府投资规模。推动政府性债务规模和债务率“双下降”,确保政府性债务和平台公司经营性债务不出风险。
3.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改善民生。认真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厉行勤俭节约,更好节用裕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可持续性原则,增强民生保障的有效性和精准度。配合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调整机制,合理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和医疗保障待遇。完善低保、特困供养等多层次社会救助政策,加大对困难群体救助力度。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扩大优质教育供给,提高校区供给的弹性和适应性,合理分配、整合资源,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利用。深化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及可持续性改善。加快推进重点城建项目,支持常态化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地区功能品质和城乡人居环境。
4.强化财政改革,全力提升管理效能。加强预算管理各项制度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通过全流程整合预算管理各业务环节,优化预算管理要素、业务流程和控制规则,全面提升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扩展资产管理系统,建设“公物仓”,将闲置、低效运转、可重复使用资产实行集中管理、统筹调剂、循环共用、统一处置等;运用无偿调拨、置换、转让等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理顺资产权属,发挥资产最大效益。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管理,更好发挥专项资金对重大决策部署的支持效果。强化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协调,综合运用“互联网+监管”、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手段提升监管水平,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和营商环境。